返回

男人四十開始前列腺增生 水蒸氣治療無損性功能



良性前列腺增生乃年長男士必經階段,若病情嚴重,有機會堵塞尿道,患者無法正常排尿。有泌尿科專科醫生坦言,部分男士早在40歲左右就有前列腺增生情況,但傳統手術或損害男士的性功能,令不少患者卻步;近年引入的「水蒸氣治療」則無損病人的生殖能力,使康復者仍然可以生兒育女。

前列腺是男性的生殖腺,其功能負責協助男士生育。俗稱「前列腺肥大」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即腺狀組織出現非癌症之增生,導致前列腺的體積變大。根據本港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在60歲以上男性中,逾半患良性前列腺增生;至80歲以上,患者高達九成。

泌尿科專科醫生徐學良解釋,美國曾進行解剖研究,發現男士約40歲開始已有前列腺增生跡象;英國亦有研究顯示,在60至69歲男士中,約四成人因前列腺肥大而小便阻塞。

目前,醫學界未完全掌握前列腺增生的成因,但知道男性荷爾蒙是必然因素,其次是年老,「像年紀大有白頭髮、有鬍鬚一樣,是必經階段。」他續稱,早期或輕微的前列腺增生未必有病徵,但當增生組織愈來愈大,就會對膀胱及前列腺尿管造成阻塞:「有些病人會小便慢了,要站一會才排尿;或者小便完,要滴很久,甚至部分人會排尿不清。」

當前列腺阻塞持續,也可引起膀胱纖維化,影響其儲尿功能,正常膀胱可儲到400至500毫升尿液,但患者膀胱可能儲了200毫升尿,即會尿急而要上廁所。若問題惡化,患者更會出現「尿瀦留」,完全無法排尿,一旦尿液反流上腎臟,甚至有腎衰竭的風險。

要診斷前列腺肥大,醫生會問病徵及病史,再進行「指探」了解前列腺大小,並配合尿流速測試。之後,醫生會以超聲波檢查,看看小便後「剩尿」之情況。徐醫生說,如病情較差,有機會加入膀胱動力測試,以對照膀胱功能及前列腺阻塞之情況。

事實上,無徵狀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或不需治療;如果病情已影響小便及生活質素,則要醫治:第一線治療是藥物,包括用以放鬆前列腺的平滑肌,使小便較暢順;另一種藥物則抑制男性荷爾蒙,令前列腺縮小一些,期望可紓緩阻塞情況。

不過他直言,藥物治療除有副作用,成效亦有限,一旦前列腺嚴重阻塞,須改用手術治療。傳統手術出動電刀刮走增生組織,可將前列腺縮小五至七成,但有機會導致失禁、逆行射精或勃起功能阻礙等後遺症,結果部分中年病人對治療有顧慮。

徐醫生續稱,本港在五、六年前引入「水蒸氣治療」,經尿道把高溫的水蒸氣注入前列腺,令增生組織壞死,再慢慢萎縮,最終前列腺會在一至三個月左右縮小兩至三成,改善阻塞。由於這療法不涉電刀,不會影響排尿及男士性功能。

「有位後生病人40歲左右,因前列腺問題很困擾,但藥物有副作用,他又不想刮前列腺,因為若喪失射精功能,不能有小朋友…⋯,我們做了內窺鏡檢查,覺得很適合用水蒸氣治療,手術後病徵很快改善,也保留到射精功能。」他補充,如病人的前列腺增生已非常嚴重,或前列腺本身很小,未必適合做水蒸氣治療,須繼續用傳統手術。

徐學良醫生 | 泌尿科專科

更多專題

心臟
幾時通波仔?幾時搭橋?

心血管疾病是都市人最大的健康威脅之一,而最常見的問題是冠心血管阻塞,即冠心病。常用於治療冠心病的手術有兩種:通波仔,以及搭橋手術。但病人往往不清楚,他們什麼時候應該通波仔、什麼時候應該搭橋? 心臟科專科醫生郭俊傑表示,首先應知道什麼時候需要做心臟的「介入性手術」。「通波仔或搭橋都屬於介入性治療手術。當病人的心血管出現嚴重阻塞,,即使服藥仍不能將血流改善,而引致出現症狀,例如因為血管阻塞無法將氧氣送到心臟肌肉而出現心絞痛和呼吸困難;或心臟功能下降而出現心衰竭的病徵;又或因血流量減少引致心律不正,以上幾種都是心血管需要介入性治療的指標。」 此外也有一些客觀指標,例如心血管阻塞的程度。「在這方面,可能不同醫生的看法會有少許分別,」郭醫生說,「心臟有三條主要血管,中間一條,左右各一條,統稱為冠狀動脈。任何一條血管任何一個位置阻塞,都有機會導致下游的肌肉缺氧。現時比較籠統的說法是,當冠狀動脈阻塞七成或以上,便需要考慮介入手術。但事實上,即使阻塞七成也要看是哪一條血管和哪一個位置。」 他舉例表示,若是旁支血管,或阻塞位置處於血管下游,即使塞了七成所影響的心臟肌肉範圍也未必很大,不一定急需介入手術;相反,若是主要血管的上游位置,例如主幹或左前幹支,由於影響範圍較大,可能阻塞五成以上以致血管通道面積下降至少於四平方毫米,已需要考慮介入手術,所以「七成」這個數據並非一成不變的。為了避免病人有急性冠心病的風險,醫生會考慮個別病人整體的情況和客觀準則綜合評估,再決定是否需要進行介入手術。 一旦判斷病人需要介入手術,便面臨通波仔或搭撟手術的選擇。 「簡單來說,通波仔是一種微創手術,病人接受局部麻醉,在手腕或大腿動脈插進一條喉管,再經由這喉管出入之後通波仔的導管、導絲(路軌)、儀器、球囊及支架等。但有些病人會誤解,以為通波仔是將血管內積聚的斑塊剷去或刮走,其實不是的,通波仔主要是將阻塞的位置重新撐開,並放置藥性支架,目的是擴闊通道、恢復血流,所以血管內積聚的斑塊是不會剷去的,而術後一般翌日已可出院。」郭醫生表示。 而搭橋手術則不是擴闊通道,而是建造繞道。「搭橋手術需要全身麻醉,開胸,亦需要使用人工心肺,因為手術期間心臟是停頓的。醫生會從病人腳部或其他部位(如胸腔或手臂)截取血管,在大動脈和冠狀動脈進行接駁,繞過阻塞的位置恢復血流。若有多於一個位置阻塞,就需要一次過搭幾條橋,所以是一個超大型手術,需時較長,風險較高,一般需留醫一、兩星期,而復原時間最少需要幾星期。」 因此,在選擇通波仔或搭橋手術時,一般會依循以下幾個普遍標準: 1. 若病人的情況容許通波仔,會首先考慮通波仔,因為搭橋始終是一個創傷性較大和風險較高的手術。 2. 若病人的心血管阻塞程度經評估後,認為通波仔成功率低及復發風險高,會考慮搭橋。 3. 曾做過通波仔但較短時間後復發(對支架過敏或反應不良),亦會考慮搭橋。 4. 搭橋手術的先決條件是病人身體狀況和器官機能是否適合。 郭俊傑醫生|心臟科專科

繼續閱讀
泌尿,肝腸胃
膽囊炎治療不宜拖

膽囊炎,顧名思義就是膽囊發炎,常見的成因是膽囊內有結石。膽汁由肝制造,膽囊的主要作用是暫時儲存膽汁,以消化油脂食物,進食時,膽囊收宿, 膽汁進入膽囊管,再排到膽管,繼而送到十二指腸幫助消化。若膽囊管被膽石阻塞,膽汁不能排出,便會引起膽囊炎,甚至膽囊脹大,病人會有發燒、右上腹痛等症狀。病人一般是否會即時找醫生呢?原來也不一定。 「不少膽囊炎病人感到右上腹痛,都會醞釀兩三日,一開始時可能以為是胃痛,甚至服食過胃藥未見好轉,再加上發燒,去看醫生才確診是膽囊炎。」外科專科馮定邦醫生表示,「有些病人比較能忍痛,尤其較肥胖的病人,可能主觀感覺並不太痛,但最終求醫檢查發覺膽囊發炎程度已十分嚴重。」 本身有膽石並且已出現症狀的病人,許多時都會發覺當進食過肥膩食物後,右上腹都會痛起來,馮醫生表示,「這是因為進食肥膩食物後,會刺激膽囊分泌膽汁來幫助消化,當膽囊收縮想把膽汁排出的時候,細小的膽石有機會塞著膽囊管,於是引起痛楚及一連串的反應,甚至引起膽囊炎。」 這情況下,即使病人戒口不吃高脂食物,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所以,若病人有膽石而沒有症狀,醫生一般會建議先進行觀察;但若膽石已引起症狀,膽囊炎或其有關的併發症,則會建議盡快處理。「因為嚴重的膽囊炎,膽囊會脹大,可引起膽囊穿破、腹膜炎等併發症,可以致命,所以只要確診膽囊炎,而膽囊的情況、病人的身體情況等適合做手術的話,現時一般都傾向盡快進行膽囊切除手術。」 膽囊切除手術現時多以微創方式進行,即使在膽囊急性發炎期間,也可以腹腔內視鏡進行,將整個膽囊切除並取出,杜絕日後再有膽囊炎的風險。 「反而若病人出現膽囊炎後拖得太久,例如拖了超過一星期後才確診,有機會膽囊發炎引致黏連黏著其他器官,這時便未必適合以微創手術切除膽囊,而需要做傳統的開刀手術,傷口較大,風險亦會較高。所以,只要條件適合,盡早做膽囊切除的微創手術是對膽囊炎病人較有利的。」若情況不適宜動手術, 便要靠抗生素加減引流術, 以達至先退炎, 保性命的目標,等炎症退後, 再評估是否適合手術. 一般這類膽囊切除術更加困難, 危險亦較多, 馮定邦醫生指出。 由於膽汁是由肝臟製造,切除膽囊後膽汁會直接進入十二指腸,病人於手術後初期有機會因為出現消化不良,尤其進食高脂肥膩食物後有機會腹瀉,所以醫生一般會建議手術後盡量進食低脂肪的食物,待身體慢慢自行調節和適應,逐步恢復正常的飲食。 馮定邦醫生| 外科專科

繼續閱讀
泌尿,肝腸胃
腫瘤
前列腺癌患者電療或誤傷膀胱、肛門!醫生講解新法一招降低誤傷機率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前列腺癌是港男第三大常見癌症,更是第四大致命癌症。 前列腺癌如能及早發現,癌細胞並未擴散,便有許多方法可以治療。泌尿外科專科醫生林沛泓表示,主要處理方有三種,第一種是積極監察。他解釋,前列腺癌與其他癌症不同,如果前列腺癌組織被判定為低風險,並不會即時威脅病人性命,一般來說未必需要進行根治性治療,「因為有機會帶嚟長遠後遺症,就唔係咁值。」他表示,這類病人只需定期驗血、接受磁力共振檢查,甚至抽組織化驗,便已經足夠,「真係唔好彩有病變,先安排根治性治療都未遲。」 至於第二種處理方法是微創手術,透過機械臂輔助,以微創方式切除癌組織。第三種處理方法則是「電療」,由腫瘤科醫生透過儀器將輻射聚焦於前列腺內的癌組織甚至附近淋巴組織,把腫瘤清除,是一種已累積了多年經驗的有效方法。林醫生表示,中度及高度風險病人都可以考慮上述兩種手段。 兩個考慮因素 他指出,選擇微創手術還是電療,有兩個因素要考慮,首先是「病人因素」,例如病人曾多次接受其他腹部手術,或被評估為麻醉風險較高,手術便未必是最佳選擇,或可考慮「電療」。其次是「病理因素」,例如病人癌細胞屬於高風險,已有入侵附近織織跡象,便可能要選擇「電療」。 傳統電療方式好處是不用全身麻醉,不用留院,但電療本身也會有副作用,例如有機會波及癌組織附近的器官,最壞情況是影響到膀胱、直腸和肛門,導致經常要去洗手間,甚至出血。 新法降低誤傷機率 為了避免誤傷膀胱、直腸和肛門,林沛泓醫生表示,近年流行電療前,腫瘤科醫生先於病人會陰位置注入水凝膠,阻隔前列腺與肛門,「電傷肛門嘅機會就減低好多。」他補充,注入水凝膠不單有效降低風險,整個電療的療程也可以縮短至1-2星期。他提醒,前列腺癌比其他癌症進展緩慢,如果不幸較遲發現,可能已擴散,最常見是擴散至淋巴和骨,因此男士們如有懷疑,便要盡早求診檢查。 林沛泓醫生 | 泌尿外科專科

繼續閱讀